🚀 我用 Google Antigravity 做了一個實驗:
本文大綱
讓 AI 自己做出一個完整的網站分析產品
過去一年,AI coding 工具越來越多: GitHub Copilot、Cursor、Replit、Claude Code…
但今天試了 Google 最新推出的 Antigravity IDE + Gemini 3,
我真心覺得:
這是我第一次看到「AI 能自己跑完整個專案」的工具。 不只是幫你寫 code,而是能用 Browser Agent 自己操作網站、測試、整合、驗證。
於是我做了一個小實驗:
我想看看 AI 能不能「自己」做出一個完整的工具。
結果,它真的做到了。
我將過程全部記錄下來,也做了一段完整操作影片。
這篇文章就是這個實驗的完整紀錄(含 Prompt 與規格)。
🎯 實驗目標:讓 AI 100% 自己完成一個產品
我的需求其實很簡單:
做一個能輸入網址 → 自動分析網站健康度 → 產生行銷/SEO報告的工具。
這包含:
- Performance 指標(TTFB / FCP / Load Time)
- SEO 基本檢查(Title / Meta / H1 / Alt)
- Screenshot 截圖
- AI Insights(自動生成診斷)
- Radar Chart
- Animated Score
- CTA/Conversion Risk
- Revenue Impact(根據速度預估流失營收)
- SERP 預覽
- CTR 建議(AI 生成標題/描述)
- Content Freshness & Decay
- 重複內容/Thin content 偵測
而我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有:
✔ 準備 SPEC.md
✔ 給 Antigravity 第一串 Prompt
✔ 審查它的計畫
✔ 等它自己開始跑
✔ 看它完成整個產品
✔ 錄影 Browser Agent 的測試過程
真的就是這樣。
🧠 Antigravity 做了什麼?
它的 Browser Agent 做了以下事:
- 自動開瀏覽器
- 自己輸入我給的網址
- 自己分析 DOM
- 自己抓 Performance API
- 自己截圖
- 自己 highlight alt tags / H1
- 自己產 SSE JSON
- 自己更新 React 前端
- 自己建立 API
- 自己跑測試
- 自己產出 walkthrough 報告
你沒看錯,
整個產品是 Antigravity 自己寫、自己測、自己跑。
🎬 Demo:AI 自己操作 IDE、跑專案的畫面
🧩 我給 Antigravity 的初始 Prompt
下面這串 Prompt,就是讓 AI 自己跑完整開發的關鍵。
(你可以複製使用,開源參考)
你現在是一位資深 AI/ML 工程師,正在使用 Antigravity IDE,具備以下能力:
- 可以操作 editor、terminal、browser
- 可以規劃並拆解任務給多個 agent
- 每個重要步驟都會產生 artifacts(計畫書、log、截圖)
我想開發一個獨立部署的 Web 工具,名稱暫定為「Site Health AI Auditor」,功能是:
1. 使用者在前端輸入一個網址(URL)
2. 後端啟動 headless browser,實際載入該頁面
3. 量測「頁面速度 / 渲染相關指標」,例如:
- 首次位元組時間(TTFB)
- 首次內容繪製(FCP)
- 主要內容載入(LCP,如果可行)
- DOMContentLoaded 時間
- 總載入時間(load event)
4. 同時做基本 SEO 檢查:
- 是否有 <title>,長度是否合理
- 是否有 <meta name="description">
- 是否有 <link rel="canonical">
- 是否有 <h1> 標題
- <img> 是否有 alt(統計缺少 alt 的張數即可)
5. 擷取該頁面截圖
6. 回傳一份 JSON 結果給前端,包含:
- performance 指標(數值)
- SEO 檢查結果(boolean + 建議文字)
- 截圖 URL(或 base64 placeholder,之後可換成實際檔案)
7. 前端 UI 將這些結果可視化:
- 一張網站縮圖(截圖)
- 一個「Performance / Speed」區塊(數值+簡短文字描述)
- 一個「SEO 健康報告」區塊(用卡片或列表展示缺失與建議)
請你:
1. 先在 repo 中建立一份 SPEC.md,整理這個工具的需求與架構設計,包含:
- 技術選型(建議使用 TypeScript + Node.js + React;headless browser 可用 Playwright 或 Puppeteer,請你自行選擇一個並說明原因)
- 專案目錄結構(frontend / backend 或 monorepo)的規劃
- 後端 API 設計(至少一個 /api/audit endpoint)
- 前端畫面構成與資料流
2. 完成 SPEC.md 後,向我簡短說明你的設計,再自行開始實作:
- 建立專案骨架
- 實作後端 audit 邏輯(headless browser 開啟 URL、量測指標、檢查 DOM、輸出 JSON)
- 實作前端輸入 URL + 顯示結果的 UI
- 在 terminal 中跑必要的測試或試跑,確保至少一個 demo URL 可以成功返回結果
3. 在實作過程中:
- 把每一階段的計畫、重要決策、測試結果,整理成 artifacts
- 優先讓專案可以在本機 npm install && npm run dev 或類似指令下就跑起來
4. 如果有不確定的細節,請先依照你認為對一般 Web app 最合理的做法自己假設,不要一直停下來問問題。
最後目標:
- 我可以在本機啟動這個專案(前後端),打開瀏覽器輸入一個網址,就能看到:
- 該頁面的截圖
- 一組基本的 Performance 指標
- 一份 SEO 基本健康檢查報告。
先從撰寫 SPEC.md 開始,寫好後展示內容給我,接著再開始依照 spec 實作。
🏗️ 專案成果:Site Health AI Auditor
下面是 AI 為我產生的工具界面:




🌐 1. Overall Score(整體健康度)
- Performance: xx
- SEO: xx
- Overall Score: xx
(以動畫呈現)
🔍 2. Advanced Marketing Insights(AI 行銷洞察)
✔ SERP Preview
模擬 Google 搜尋結果上你的頁面會怎麼呈現:
- title 長度是否會被截斷
- meta description 是否太短/太長
- favicon 是否有成功讀
✔ Revenue Impact
根據 Load Time 推估:
「可能導致每月少多少營收」
非常打到電商痛點。
✔ Content Freshness
抓出:
-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
- Decay Risk(低/中/高)
✔ Conversion Risks
截圖上直接標:
- CTA 是否不在 fold 內
- Header 過度複雜
- 字體過小
✔ CTR Improvement
AI 自動生成:
- 高點擊版 title/description
- 品牌版
- 短句強 SEO 版
這部分真的會讓行銷、電商的人看到眼睛亮起來。
📸 3. Screenshot Preview(含 Highlight Issues)
AI 會自動:
- 找出 missing alt tags(紅色框)
- 找出 H1(藍色框)
- 用 hover 放大 screenshot
這部份非常適合做 landing page 或 SEO 顧問工具。
📊 4. Radar Chart
五維分析:
- Speed
- SEO
- Structure
- A11y
- Metadata
(由 AI 自己做動畫與渲染)
🧪 Browser Agent 的自動測試能力
Antigravity 最扯的地方是:
我沒有為這個專案寫任何測試。 Browser Agent 自己跑完整的整合測試。
它做了:
- 到實際網址操作
- DOM extraction
- screenshot 校驗
- performance 校驗
- JSON schema 比對
- 前端渲染驗證
- 產出一份 walkthrough 報告給我


🛠️ 技術架構(AI 自己生成)
Antigravity 為我建立了完整 monorepo:
site-health-ai-auditor/
├── client/ (React + Vite)
├── server/ (Express + Playwright)
├── SPEC.md
└── package.json
🧵 Antigravity 所代表的未來:
AI 從「補碼工具」正式躍升為「能自己跑流程的工程師」
這次實驗讓我確認一件事:
下一代的 AI Coding,不只是生成程式碼,而是能像一個 junior/mid engineer 一樣“自行跑完任務”。
Antigravity 最大的差異:
✔ 可以操作 editor
✔ 可以操作 terminal
✔ 可以操作 browser
✔ 可以同時協作多 agent
✔ 可以產生 artifacts(計畫、報告、截圖、錄影)
✔ 可以自己檢查結果、修正
✔ 可以跑 end-to-end task
這已經不是「coding assistant」。
這是 AI 自動化工程平台。
🙋♀️ 你想要我把這個專案開源嗎?
如果想,請在留言區打「+1」!🔥
我可以整理 完整 repository
如果你有想讓 AI 做的 side project,也歡迎丟給我一起玩 😄
📮 結語
今天只是我第一次深度用 Antigravity。
但已經讓我覺得:
這個東西不是 coding tool,是未來的「AI Developer Runtime」。
如果你有興趣,我將繼續寫:
- 大專案 AI 開發流程
- 如何讓 AI 幫你做 RAG / Agent / SaaS
- Agent 模式設計比較與實驗
歡迎訂閱網站、收藏我的文章並分享給更多有興趣的朋友!





